9 月 8 日晚,鳳凰網科技獨家曝光一則重磅消息,瞬間在科技圈引發熱議:小米集團職業道德委員會通過內部郵件,正式通報對中國區市場部員工王騰的違規違紀處理決定。這份通報明確指出,經公司核查確認,王騰存在兩大嚴重問題 —— 擅自泄露公司機密信息,且涉及利益沖突行為,兩項行為均已違反《小米集團員工違規違紀行為處理辦法》《小米集團誠信廉潔守則》等核心制度,最終小米集團作出 “給予王騰辭退處分” 的決定,深夜發布的處理結果讓這起違規事件更具沖擊力。?
而這起事件最具戲劇性的地方,在于 3 個月前埋下的關鍵伏筆。早在 6 月 19 日,小米公關部負責人 @王化 就曾在社交平臺發文透露,自己收到了需要 “單獨簽署” 的保密協議,還被公司保密辦列為 “防護對象”,隨后他又在評論區補充更新:“剛剛去看了下,王騰也收到了!放心了!” 彼時這番互動被不少網友解讀為 “小米加強核心信息防護” 的積極信號,可沒人能想到,這位同樣收到特殊保密協議、被納入重點防護范圍的王騰,會在短短 3 個月后因 “泄密” 栽倒,當初 @王化 口中的 “放心”,如今看來更像是極具諷刺意味的鋪墊。?
從小米此次的處理力度不難看出,對于 “泄密” 這類觸碰企業核心利益的行為,小米始終采取 “零容忍” 態度。要知道,作為科技公司,產品規劃、市場策略、技術參數等機密信息直接關系到企業競爭力,尤其是在手機、AIoT 等競爭激烈的領域,一次泄密就可能導致項目陷入被動、錯失市場先機。而王騰身為中國區市場部員工,本應是機密信息的 “守護者”,卻同時觸犯 “泄密” 與 “利益沖突” 兩條紅線,其行為不僅嚴重違背職業操守,更直接沖擊了小米搭建的內部保密體系。?
這起事件也給所有科技企業敲響了警鐘:保密協議從不是 “形式主義”,被列為 “防護對象” 更不是什么 “身份象征”。從讓員工單獨簽署協議到職業道德委員會嚴格核查處理,小米這套看似嚴格的流程,恰恰是維護企業 “保密生命線” 的必要舉措;而對于每一位職場人來說,無論身處何種崗位、手握多少核心信息,守住保密底線、恪守職業誠信,都是絕對不可逾越的職業紅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