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型:多人合作/心理恐怖
內容:由Red Barrels開發的《逃生》系列第三作,背景設定在冷戰時期的秘密實驗設施"穆爾科夫",玩家扮演被綁架的"實驗對象",完成一系列扭曲的"治療試驗"。游戲延續系列標志性的第一人稱視角和無戰斗逃生機制,但首次引入1-4人合作玩法,強調團隊協作與資源分配。
玩法:
合作機制:共享醫療包、分工解謎(如同時啟動機關)、協作躲避敵人。
隨機生成:關卡布局、敵人行為、任務目標動態變化。
角色成長:解鎖技能樹(潛行強化、治療加速)和裝備(煙霧彈、陷阱)。
媒體評測:
IGN評為"近年來最創新的恐怖游戲之一",稱贊其"社交恐怖"體驗。
Steam 2023年度"最暢銷游戲"(鉑金級),但批評單人模式壓迫感弱于前作。
玩家點評:
"和朋友聯機時,他觸發警報害全員被屠夫追,又氣又好笑。"
"BOSS級敵人‘電鋸醫生’的AI太智能,躲柜子都能被聞出來。"
2. 《森林之子》(Sons of the Forest)
類型:開放世界/生存恐怖
內容:Endnight Games開發的《森林》續作,玩家在食人族盤踞的島嶼尋找失蹤富豪,利用3D打印機制作武器,建造樹屋或地下掩體。新增四季系統(冬季食物短缺)和更復雜的AI伙伴(如凱文可搬運物資但會受驚逃跑)。
玩法:
建筑系統:可建造懸空樹屋或地下隧道網絡。
肢體物理:斧頭砍樹時木屑飛濺效果逼真。
多人聯機:支持8人合作,共享建筑藍圖。
媒體評測:
PCGamesN稱"建筑系統領先同類",但批評劇情較前作薄弱。
玩家吐槽"食人族會拆承重墻,辛苦建的房子一秒崩塌"。
玩家點評:
"冬天餓到吃隊友尸體,他復活后追著我砍了半小時。"
"和好友比賽誰先被野人做成烤肉,結果他贏了。"
3. 《致命公司》(Lethal Company)
類型:合作生存/黑色幽默
內容:玩家扮演太空公司的"員工",在廢棄衛星撿垃圾完成KPI,否則會被踢出外太空。游戲融合資源管理(掃描儀區分物品價值)、隨機天氣(暴風雪降低能見度)和抽象怪物(彈簧脖子僵尸)。
玩法:
近距離語音:對話僅限附近隊友聽到,怪物會對聲音反應。
指揮角色:一名玩家可留飛船用監控協助隊友。
硬核懲罰:死亡后裝備全丟,需隊友回收尸體。
媒體評測:
Steam好評率97%,被譽為"比恐怖更恐怖的是豬隊友"。
缺點:建模粗糙,后期內容重復。
玩家點評:
"隊友被沙蟲吞掉時,他的麥克風傳出悶聲尖叫,笑到手抖。"
"攢錢買的噴氣背包,第一次用就撞墻墜毀,血虧3萬!"
4. 《DEVOUR》
類型:合作驅魔/快節奏恐怖
內容:玩家扮演邪教成員,逃離被惡魔附身的領袖安娜。游戲主打高強度的追逐戰,安娜會隨時間推移加速并召喚小怪,唯一防御手段是紫外線手電筒。
玩法:
四人協作:需分散完成驅魔儀式步驟。
憤怒值系統:安娜越后期越強,速通是關鍵。
媒體評測:
獲評"最佳朋友粉碎機",因配合失誤易引發友盡。
玩家點評:
"安娜爬行時的關節聲讓我做了三天噩夢。"
"最后一步隊友手電沒電,全員團滅,直接退游。"
5. 《恐鬼癥》(Phasmophobia)
類型:靈異調查/心理恐怖
內容:玩家使用EMF探測器、靈盒等工具,在鬧鬼地點鑒定鬼魂類型(如幻影、暗影)。VR模式恐怖感翻倍,鬼魂會響應玩家語音(如喊名字觸發攻擊)。
玩法:
證據鏈推理:需結合低溫、靈球等現象判斷鬼種。
理智值系統:恐懼會降低效率并招致攻擊。
媒體評測:
Steam好評率96%,但被吐槽"鬼魂AI有時智障"。
玩家點評:
"第一次被幽靈掐脖子時,我把VR頭盔扔了出去。"
"隊友故意在靈盒前說‘你弱爆了’,結果團滅。"
6. 《前方高能》(Content Warning)
類型:合作整活/偽紀錄片
內容:玩家用潛水艇前往異世界拍攝靈異視頻,上傳"幽管"賺流量。黑白濾鏡和粗糙建模刻意營造B級片質感,伽馬值調節可降低恐怖度。
玩法:
流量經濟:視頻播放量隨機,需摸索"財富密碼"。
語音互動:被怪物抓住時聲音會扭曲,增強喜劇效果。
媒體評測:
首發免費策略獲好評,但批評玩法單一。
玩家點評:
"拍的‘無頭護士’視頻爆火,結果第二周同樣題材0播放。"
"隊友被吞噬時麥克風傳出‘咕嚕’聲,笑到拍桌。"
7. 《逃離后室》(Escape the Backrooms)
類型:密室逃脫/心理恐怖
內容:基于"后室"都市傳說,玩家在黃色走廊迷宮中解謎,躲避微笑者等實體。虛幻引擎打造潮濕壓抑的環境,但流程僅50分鐘。
玩法:
線性解謎:需收集鑰匙卡、破解電子鎖。
追逐戰:兩場固定腳本的實體追擊。
媒體評測:
評價兩極:氛圍獲贊,但重復可玩性低。
玩家點評:
"微笑者突然貼臉時,我手柄飛出去砸了顯示器。"
8. 《R.E.P.O.》
類型:多人合作/物理喜劇
內容:玩家扮演安卓機器人,在詭異設施回收貴重物品。特色是"難繃"物理系統:碰撞會降低物品價值,易碎品一碰就碎。
玩法:
語音互動:機器人嘴巴隨對話開合,支持文字轉語音。
怪物機制:如"牙套蟲"會讓玩家語音變調并嘔吐。
媒體評測:
上線20天峰值20萬,被譽為"致命公司精神續作"。
玩家點評:
"四人抬4萬花瓶,磕碰一路只剩3千,集體崩潰。"
9. 《頭條獵手》(The Headliners)
類型:合作攝影/黑色幽默
內容:玩家作為記者在怪物橫行的紐約拍攝新聞照片,需在生存與頭條間權衡(如拍隊友遇襲瞬間能拿高分)。
玩法:
相機系統:構圖、主題影響評分。
新聞證機制:失敗會消耗有限的重試機會。
玩家點評:
"為了最佳角度,我蹲點等怪物撕碎隊友,良心痛但流量香。"
10. 《后室:一起逃離》(Backrooms: Escape Together)
類型:多人迷宮/程序生成
內容:1-6名玩家在無限后室中收集實驗數據,躲避實體。虛幻5打造熒光走廊,含動態光影和近距離語音。
玩法:
隨機事件:如突然斷電或實體暴動。
1v4模式:一名玩家扮演實體獵殺隊友。
玩家點評:
"六人團滅因有人放屁被實體定位,史上最冤。"